【拼音】:shipin baocang
【外语】:食物保鲜
以保鲜、保鲜为主要目的的食品加工。同时可以改善食品的色、香、味,更便于运输和储存。还可以与强化或深加工相结合,增强食品的营养价值或提高经济效益。主要方法有低温、高温、脱水、辐照、增加渗透压、增加氢离子浓度、使用化学防腐剂等杀灭食品中的微生物,灭活食品中的酶活性,消除温度、湿度、氧气和细菌等。紫外线等环境因素的作用。
它可以控制食品中微生物和酶的活性,削弱一切化学反应过程,从而达到食品保鲜的目的。食品在商业网络中应始终保持低温,这称为冷链保鲜。一般鲜肉在-1~1℃可保存10~20天,-10~-18℃可保存数月;鲜鱼在0~1℃可保存1~2天,-9~-18℃可保存1~2月;新鲜鸡蛋在-2℃保存数月;鲜奶在1-2℃保存1-2天等
食物在冷冻前应保持新鲜,以免污染;环境中有冰或用冰冷藏食品时,不要让融化的水落在食品上,并注意除霜冷藏工具;避免对人有不良影响的制冷剂(氟利昂12、22和氨等)泄漏;防虫、防鼠、除臭。冷冻食品早期变质的主要迹象是脂肪酸败(即变成“脂肪”)和脂肪变黄。
高温处理可以杀死食品中的微生物,破坏酶的活性。结合密封、断氧、防止污染等手段,即可达到保存的目的。
食品的高温灭菌自1810年罐装工艺发明并应用以来,已经经历了多次发展和变化。如果温度达到100℃以上,则称为高压灭菌。为了避免长时间高温灭菌影响食品品质,鲜奶、果汁等常采用巴氏灭菌。经典巴氏灭菌的温度为63至66℃,持续30分钟,可杀死所有生长的微生物。后来采用高温瞬时巴氏灭菌法,即72~95℃,15~30秒。灭菌效果与上述方法完全相同。最近提倡对牛奶采用超高温灭菌(UHT),即在120至150℃下加热1至3秒进行灭菌。微波加热近年来发展迅速。其主要优点是食物加热迅速、受热均匀。高温保存的食品有一定的保质期,不同的地方、不同的时期、不同的罐装形式和内容物都有不同的规定。热处理后食品会发生各种质量变化。维生素和无机盐可能会遭受不同程度的损失。蛋白质因结构破坏和变性而变得更容易消化和吸收;其保水性和溶解度降低,影响进一步加工利用;并由溶胶状态转变为凝胶状态,从而改变食品的性质。可能会浸出更多的非蛋白含氮浸出液,从而增强食品的美味,同时还可能因色氨酸和谷氨酸的热解(190℃以上)而产生杂环胺诱变剂。当食品中的脂肪加热到160~180℃以上时,可生成过氧化物、聚合物、羰基化合物、环氧基团等,这些物质不仅使食品的色、香、味变坏,而且有毒。食品中糖类的加热变化主要有老化、非酶褐变和焦糖化。
水分是微生物生存繁殖和一切化学反应所必需的物质,因此食品脱水可以起到保鲜保鲜的作用。脱水和保存时,总水分应分别低于10%、13-16%和20%,或水分活度(AW)低于0.20,以抑制细菌、霉菌和酵母菌。各种食品在脱水和保存过程中对总水分含量的要求不同。奶粉不得超过8%,全蛋粉<10~11%,面粉<13~15%,脱脂奶粉<15%,豆类<15%,脱水蔬菜<14~20%等。其他多元醇、盐、有机酸等对食品也能起到保鲜、保鲜的作用。食品脱水方法一般有晒干、阴干、热面条漂烫、喷雾、减压蒸发等。后两种方法对食品品质的损害较小。漂烫和喷雾的方法也更加经济实用。脱水前,应对食品进行热烫,即加热至70℃,保持1~3分钟或通过0.13%亚硫酸溶液,使食品中的氧化酶钝化(使酶的活性降低或消除),以免破坏脱水过程中获得更多营养。
用波长20nm以下的电磁波照射食品,达到杀菌、保鲜目的的过程。主要用于以60钴或137铯为辐射源的伽马射线。辐照除杀菌外,还可抑制发芽、杀虫、改良食品。辐照保鲜具有食品温度不升高、可批量包装加工、方便高效等优点。食品辐照剂量以前用拉德(rad)表示,最近改为用格雷(GY)表示。 1985年我国公布的六类食品辐照剂量标准为(kGY):大蒜0.1、花生仁0.4、鲜贮蘑菇1.0、土豆0.2、大米0.45、洋葱0.15。国外标准与此类似。世界各地(包括中国)40多年的物理、化学、动物和人体研究结果表明,辐照食品的营养价值损失与其他工艺相似;食品经辐照后不形成诱导放射性;不形成有毒物质;在较低剂量下,食品的感官状态是正常的,但在较高剂量下,可能会出现变色和“辐照气味”。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认为食品辐照在剂量不超过10kGY时对人体是安全的,无需进行毒理学实验。
除了上述方法外,还有以下辅助保存方法,但效果尚不肯定,因此实际应用受到限制。
高渗保存用盐或糖增加食物的渗透压,使食物中的微生物处于高渗状态,导致细菌脱水而死亡。它还可以抑制食品中酶的活性,降低食品的含氧量。这是家庭常用的方法。腌制食品中的盐含量必须达到10%以上才能有明显的抑菌作用。如果盐浓度太高,人们就很难接受。而且,食用前脱盐会降低食品品质和营养价值。腌制食品除了保证原料的新鲜度外,在食品中的盐达到有效抑菌浓度之前,还应注意保持腌制环境较低,防止污染。
蜜饯、蜜饯也是通过高渗来保鲜,但由于蔗糖的分子量比食盐大很多,所以食物中的含糖量必须高达50%才能有保鲜效果。这类食品在储存过程中容易吸水变质。
熏制食品中虽然含有一些防腐剂,但作用有限。它们主要依靠脱水和盐腌来防腐,效果并不显着。而且熏制食品常含有多环芳烃等致癌物质,不宜推广。
增加食物的氢离子浓度是一种结合改善食品风味和控制腐败的保鲜方法。 pH值低于4.5时,可杀死腐败菌和常见致病菌。利用产酸菌产生酸的称为酸发酵;直接在食品中添加有机酸称为腌制;两者多用于制作泡菜、腌酸菜、腌黄瓜等。用于腌制食品的醋酸浓度为1.7~2%。
气体保存调节环境中O2与CO2的比例,有效保鲜水果。例如,保存苹果时,两种气体的比例为3:3%,保存梨时,比例为5:4%。 。
化学防腐剂(或防腐剂)保存此方法应用广泛。中国已颁布《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和《食品添加剂卫生管理办法》(见食品添加剂)。
此外,地窖是北方农村冬季保存蔬菜简单、经济、有效的方式。家庭还可以将鸡蛋存放在粮罐中或将其浸泡在水玻璃液(花碱液)中。最近,还有用液体石蜡涂在蛋壳上等方法。这些方法可以隔绝空气或堵塞蛋壳上的气孔,使微生物无法侵入,从而延长储存期。大蒜、大葱等中含有的植物杀菌素也被用于手工艺品或家庭中保存食物。天然香料如八角、小茴香、胡椒、肉桂等也有一定的防腐作用。